市场研究协会 会员登录 | 入会申请
  人物专访
人物专访
 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人物专访 > 人物专访:深耕通信领域十六载 ——访上海景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张运
人物专访:深耕通信领域十六载 ——访上海景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张运

距离2003年上海景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成立,已经是第16个年头。

一路走来,也曾遇到疲软与低谷,也曾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,张运带领团队深耕于通信行业,自微处起,一步步拓展版图,最终实现令人称道的成倍式业务增长。把握契机,蓄势沉淀,“很多时候你只要做好自己,结果自然就会水到渠成”,这位心态平和的管理者如是说道。



一、顺势而为,目标锁定通信行业

正式进入市场调查行业之前,张运的个人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丰富。1986年,张运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,学习的是轻化工专业。随后,他就职于浙江省造纸研究所,还曾赶上90年代初期那批“出国潮”,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日本语学院学习。回国后,他在中欧商学院攻读EMBA。

谈起创立上海景怡的初衷时,张运坦言,2001-2003年中欧的EMBA经历与之后的创业有很大关系,许多人脉资源都是在那时建立积累下来的。将目光锁定在通信行业则与他的另一段经历息息相关。2000年,张运加入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,三年时间的沉淀让他对通信行业有了更深的接触与了解。恰逢1998年移动通信业开始起步并逐渐普及发展,张运关注到这一趋势,于是毫不犹豫地抓住机会切入其中。

从轻化工毕业生到聚焦通信业的市场研究从业者,张运的跨界转型可谓集结了天时地利与人和。在他看来,过去的这些经历都对他产生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帮助,“哪怕是出国的那段时间,因为在国外看到一些先进的事物,我也会有想法和冲动,回来以后若有合适的契机,便会很自然地切进来。”

2003年,上海景怡正式成立,定位是一家服务于浙江、上海通信企业的市场研究公司。那时候,每年有几个大项目做做,全公司上下都过得舒舒坦坦,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想法,而这样的小日子,一过就是八年。相比国内许多知名的同行企业,上海景怡并未抓住通信业井喷式增长的那一波行情,所以遗憾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,现在回过头看这段时光,张运多添了一份反省与思考。


二、一切归零,从偏安一隅到全国辐射

正所谓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,在平缓度过最初八年后,2010年,上海景怡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。“最开始是和朋友一起创立的景怡,但股东多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。另外,我本人家在杭州,常年在上海工作也不现实,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差不多该回去了,所以就和其他股东商量拆分公司,我带着一支团队回到杭州发展。”

颇具有仪式感的是,张运将与其他股东清算的日期定在了2010年12月31日这一天,而转至新的一年,也就是2011年1月1日时,他真正地一切归零、从头开始。股权、合伙人变更的动荡,让本就弱小的企业一下子跌入深谷。回首2011年,上海景怡团队一度只有5个人,客户不多,一年营收都不到200万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景怡一方面仍处在求生存和自我修复的阵痛之中,另一方面,在张运的带领下,团队决定埋头钻研、积蓄力量,宁可放弃一些机会和诱惑,也要专注于服务好已有的少量客户,赢得客户认可。这段为期五年的沉潜期,是行业认知技能的提升,是项目经验的积累,更是对团队的试炼和考验。

厚积自有薄发,2015年成为了上海景怡发展历程中的分水岭。2016年开始,企业上升势头明显,无论是先后与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开展合作,还是在北京、广州和杭州成立分公司,接下来的三年时间,景怡把握机会、跨越台阶,营收更是实现了三倍多的增长。

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通信邮电行业的研究者,张运和他的上海景怡见证并参与了通信行业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。十六载风云岁月,从偏安江浙一隅,到如今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、与100多家地市运营商建立合作的辉煌成就,“我们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面的工作,到了这个阶段,自然就开始厚积薄发来了。”不浮躁,不冒进,张运对过往的这一句总结着实令人受益匪浅。


三、把一块板做到极致的“长板理论”

通信行业是上海景怡十六年来精心耕植的领域,也是其目前最大且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一块业务,几乎占到全公司营业收入的80%。

不管是内部员工会议,还是对外采访时,经常有人问起,说为什么景怡不去尝试像汽车、金融或是旅游等行业?也会有一些员工羡慕别人公司,有各种各样的行业,觉得特别有意思。不过,景怡的管理层恰恰不这么认为。采访中,张运打了个比方,“木桶理论里,就是我们一直说有短板,而这个短板决定了你公司的高度;我反过来想,如果我们有一块长板,把这块长板做到极致的话,我再将木桶倾斜,其实也能够盛很多的水了不是吗?我觉得,这个‘长板理论’可以比较形象地总结概括公司目前的状态和今后定位的方向。”

落地到景怡目前的经营状况,毫无疑问,通信行业便是那块做到极致的长板。今年春节后,公司系统梳理近五年来的项目案例,共形成了市场运营和渠道管理、触点监测和服务提升两大类产品体系,共有五大整体解决方案和36个子产品。从市场、渠道到客户服务,项目沉淀的丰厚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入洞察,赋予了景怡更充足的能力与信心,去满足通信运营商各业务部门调研和咨询相关的需求。

人们常说,“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”。事实上,当在某一行业集中发力时,企业自然面临着相应的风险。对于这一问题,张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在他看来,通信行业本身足够强大,在这行的企业,即使是走下坡路,也会有一个缓慢的过程,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出现,留给企业做转型的时间和机会仍是足够的。“我们现在不是说完全不关注其他行业,只是通信行业目前还足够我们生存。我们认为在若干年内,通信业应该还会继续往前发展。”

此前,景怡的合作对象主要是移动运营商。在张运的构想中,移动走在前面,开始提出需求,之后电信和联通也是一定要跟上的。2016年,其与中国电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2018年,与中国联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这些阶段性的标志事件都验证了张运所说。通过与不同运营商合作,景怡的市场得到了迅速的突破与增长。另外,景怡还与产业链相关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,无论是诸如华为、OPPO、vivo等的手机品牌厂商,还是以京东、苏宁等为代表的渠道商,从运营商角度切入后,企业逐渐形成一套良性的循环体系,实现了业务自然的向外延伸。而未来,“通信行业即将从4G走入5G时代。而从政策层面上,政府对电信诈骗以及运营商的管理也在不断地严格升级。客观来讲,这就形成了对我们这种第三方需求的刚性化,所以,我认为将来需求还是会持续增长。”

“将一件事情做专比做全更具有挑战性”,秉承着这样的信念,张运也对上海景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。他认为,这个行业体量足够大、需求足够多,我们需要更好地去服务、深入地去挖掘,将给客户的服务真正做到极致,将有遗漏的或是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做充分挖掘。通信行业将是景怡的一个长期战略方向,至于跨界出去,或许现在的能力和时间还不够成熟,但努力积累、充分准备后,未来的机遇终将在路上。


四、始终坚信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

在与张运的交谈中,他反复提到了“人”这一关键要素,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企业管理必须抓住各个要点,而其中第一个核心便是“人”。市场研究公司不同于制造业,没有厂房设备、原材料这些,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发展动力就是人。

通常而言,人的管理是最难的。在这一点上,张运有着不少思考和实战经验。“从2011年再次创业开始,我就一直把人才培养、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作为我的第一要务来做。”首先,要学会尊重人才,特别是尊重那些有个性和梦想的人才,懂得包容人才的缺点与不足。张运从自身做起,严格要求,对上下团队、员工之间的关系和氛围做好把控。在上海景怡工作,员工不会感受到鲜明等级制度所带来的压抑束缚,而是拥有相对公平公正、透明开放的平台来展现自己。有不少员工便凭借自己的卓越能力,仅花了一两年的工夫就从初入职的菜鸟被提拔到很高的位置。

其次,张运格外重视对员工的培养,“每个员工的成长路上都是需要有个人自我提升的,我认为培训是一种比较好办法,既能让员工直接感受到公司的重视,也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。”每年在培训上,特别是公司内部培训,他都会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。现在,景怡的内部培训囊括了业务能力、基础能力等方面,甚至在员工感兴趣的一些话题上,如果提出需求,公司都会请专业老师来给他们培训讲解,极大地拓展了员工的视野。

除此之外,企业的人文关怀也必不可少。景怡将员工按照工龄分为2至3年、5年和10年的中层员工,在张运眼中,“这些核心员工是我们公司至高无上的宝贝,是我们企业的发展基石之一。”针对员工的福利,他都毫不吝惜,大大小小的团队旅游度假都会挑选最好的地方,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放松。平日里,为了充分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,张运会关心员工的家庭情况、个人情感等方面。年关将至,一封以总经理名义写给员工家属的感谢信,更是从心底上赢得了员工以及他们家庭的理解与支持。

最近,张运又有了一些新的考虑,他表示,股权利益分配改革是他今年希望完成的一件事情,“到目前为止,公司还算是我一个人的,这也是我一直希望改变的。我认为今年的时机应该比较成熟了,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,公司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完成,实现下一个目标就要靠他们了,接下来就让这些核心员工们去承载这个公司吧。”为此,他专门请来相关团队咨询股权激励事宜,另一方面,通过与核心员工的沟通,对于他们的想法和期望,张运有了更多的把握。

而当被问起是否担心股权激励改革会带来风险时,张运再一次强调了他的初衷:“说实在的,我个人已经不追求经济、金钱方面的东西,只要团队稳定、公司健康发展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尊重人才、善待人才的管理理念反过来也助推了企业的顺利经营。2018年,景怡共有员工将近50个人。从2011年到现在,核心团队极强的稳定性是张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,“我们核心团队的人员几乎没有流失,他们现在也是公司的中坚力量,一方面他们对市场调查行业非常熟悉,另一方面,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,他们对整个通讯行业也格外了解。”企业为员工谋未来,员工将景怡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对待,如此以来,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为景怡的未来发展插上坚实的羽翼。


五、竞争式发展与良好合作关系

谈到行业竞争状况这一话题时,张运不禁回忆起景怡成立最初的那段时光。从2003年成立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,企业的市场拓展主要依靠张运个人的关系和人脉,从而导致企业错失良机、竞争力不足。重新洗牌后,他带领团队回到杭州,一切归零,重新开始。“以前的一些老关系也慢慢断了联系,因为这些关系你只能用一次两次,你不可能一直用,所以一切还是要靠我们自己。这时我们碰到了一件很好的事情,通信行业的所有项目开始公开招投标了,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最大的机遇。”

当市场足够大的时候,即使最初公司的实力不如别人,但总是能够拿到一点份额,也就有了立足和修炼的机会。张运认为,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好的市场环境,机会面前人人平等,正是这样的公平竞争,才促使企业一步一步向上,于竞争中成长。“竞争对手做大、做强,我们更应该恭喜他们,从他们身上学习,而不是嫉妒、排斥他,我认为是理念上大家一定都要认识到。”

由于聚焦在通信行业,企业的竞争力需要落实到与客户对接的每一处细节。张运深刻地意识到,这一行业内,很多东西都会口口相传,因此,他在各个方面都设定了非常严格的措施。“在项目接口人和运营商接口人对接时,我们会提出很细致的要求,只有在千锤百炼之后,才能真正放心让员工跟客户去对接。”平时执行的满意度调查同样被应用在自身项目的考核中。每一个项目,景怡都会跟踪客户反应,客户可以随时对项目进行满意度打分,项目结束后,还会产出一个详细的评价报告,需要交给客户方负责人签字盖章。这一举措促使我们的员工多去关注客户的感受,多去解决客户的问题。

除了对员工专业素养的要求外,在管理上,景怡也有一套细致和实用的方法论,这其中便包括和供应商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。起初,企业面对的供应商涵盖方方面面,彼此间又有着千差万别,在这个过程中,景怡逐渐摸索出一套管理体系,从怎样筛选供应商、如何给供应商培训,到如何建立双方的信任等。得益于这些经验与制度,“景怡在业内有良好的口碑,我们跟供应商之间没有任何经济上的纠纷,他们也非常信任我们。我们经常会找一些供应商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和年会等活动,有些供应商已经跟随我们一路走下来,一直是跟随着景怡。”


针对企业的后续发展,张运提出了2019年的阶段性目标——景怡今年的营收突破3000万大关。而说起更长远的发展,张运则坚定地表示,企业需要抓住最近这几年的宝贵机会,争取更上一层台阶。“过去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,我们宁可步子慢一点,扎扎实实做,不要去冒进。很多东西你只要做好了,它自然就会越来越好。”

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,始终相信“我们一定要做对的事”,想法虽朴实,但这句箴言仍旧是当下难得的一份坚持,唯愿你我共勉之。


后记:

正如采访中张运总经理提到的,景怡公司真正的操盘手是董瑞副总经理,他自己更多的时间是谋划企业战略决策,而董瑞副总才是具体贯彻企业战略,推动、落实企业经营发展的实干家。董瑞是一位务实的行业研究专家,在景怡任职11年,依然坚持一线市场走访,与厅店管理者、一线营业员、消费者保持交流与互动;他擅长市场运营和渠道管理,先后服务于中国电信集团、中国联通集团、浙江移动、湖南移动、北京移动、广东联通、上海电信、苏宁云商、阿里巴巴、盒马鲜生、吉利汽车等客户,深受客户好评;他凭借务实的作风和丰富的一线经验,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能切中客户的管理痛点,又具备可操作性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采访也得到了董瑞副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,特此表示感谢。


 


刘向清(CMRA)    

陈君仪(北京大学)


 

张运个人简历:

1982~1986 华南理工大学

1986~1992浙江省造纸研究所

1992~1995日本早稻田国际日本语学院

1995~2000北京泛亚太投资代理有限公司

2000~2003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

2003~上海景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16年


上海景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

是在长期深度追踪通信行业发展基础之上,提供一站式的市场研究与咨询辅导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。

上海景怡成立于2003年,国内最早涉猎通信行业研究的公司之一,我们致力于在整个商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中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,并加以专业的整理与分析,为客户的营销决策提供最有力的依据。


友情链接
中国信息协会    国家统计局    涉外调查许可证办理    中国数据分析师官网    APRC    ESOMAR    GRBN    
 
CMRA微信公众号   CMRA微信号

关于协会 | 会员专区 | 招聘信息 | 联系我们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1号北京一商集团大厦308室 电话:010-64087451

Copyright 2015-2024 www.cmra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8404号-4 京ICP备18038404号-5